2023.11.05 【成長是一道自助餐?讀《一激到底:在競爭環境中扶養孩子》】

章涵
Nov 5, 2023

--

書籍介紹:Hilary Levey Friedman著、董應之譯,2023,《一激到底:在競爭環境中扶養孩子》。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Friedman, Hilary Levey, 2013, Playing to Win: Raising Children in a Competitive Cultur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一激到底:在競爭環境中扶養孩子》簡體中文版

===================

這兩週利用上下班通勤時看這本書,目前剩下附錄(談研究方法與對象)而已,整體來說已經看完。入迷到下車時還忘記拿置物架的東西,害我花一個多小時來回台北基隆QQ。

-

先來說說書名和翻譯。整體來說翻譯還不錯,讀的很順暢(可能也和原本作者的寫作習慣有關),只是一些名詞或概念譯者直接拿中國社會脈絡來翻譯,比如「雞娃」。不過這Google就可以解決文化障礙,所以無仿。

倒是我現在還搞不懂主標題「一激到底」到底是什麼。英文是Playing to Win,Friedman在CH6透過訪談揭示出孩子雖然在競爭性活動中是為了取勝,但這個過程總是伴隨著友誼和玩樂,所以它有雙重意涵。所以那個「激」到底激什麼?完全讓人搞不懂什麼意思。

-

雖然這本書出版時間已經是十年前了,不過作為理解當代美國、中國、台灣或世界各國努力「協作培養」孩子的中產階級來說,書裡提到的應該還是很切合。

Friedman透過足球、西洋棋、舞蹈三個在當代美國孩童參與的課外競爭性活動為例,分別挑選城市(梅特羅市)和郊區(西郡)為孩童安排課外活動的家庭,來帶出當代中產階級父母是如何為了讓孩子獲得未來進入大學甚至在社會中與他人競爭之能力,而仔細規劃安排的整個過程。當然,作為社會學家,Friedman在研究一開始花了點篇幅梳理美國自19世紀末迄今「孩童課外活動」的發展,「競爭性」伴隨著的是課外活動的高度組織化&商業化。在當代美國已經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產業鍊。

Friedman透過訪談發現中產階級父母為了讓孩子在未來獲得大學入場券與社會上的競爭能力,努力在孩子幼兒園&小學開始就藉由參與能夠和他人進行團隊合作或競爭的課外活動來獲得一系列能力,Friedman稱之為「童年競爭資本」(Competitive Kid Capital),包括:「內化獲勝的重要性」、「學會走出失敗,贏在未來」、「學會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任務」、「學會在高壓環境下獲得成功」、「坦然地在公共場合接受他人的評判」。在美國,因為各州對於「義務教育」的年齡規定並不相同,所以出現有家長會選擇將小孩留在大班一年的「紅衫軍運動」(academic redshirt)「紅衫軍」本來是大學某些運動選手為了訓練和讓自身條件成熟,而主動選擇晚一年參與比賽,借用到教育這邊即是相信晚一年正式入學,能夠讓孩子在情感、學業、理解能力上更加成熟。

Friedman也提到競爭性活動在「年齡」上的區分可謂最嚴格,原因就是會有家長或教練試圖將「年齡較大的孩童」停留在「年齡較小的孩童」的分組或團體裡面,相信因為這樣會比較容易取得勝利。說是這麼說,但是對於沒有留級過的我來說,其實還是有點難以想像「一年」的時間真會讓我更有能力勝過他人。對這方面還不是很能了解。

-

Friedman也發現,足球、西洋棋、舞蹈三種競爭性活動有高度的性別差異。書裡她是說雖然想探討階級x性別、階級x族群、性別x族群等差異,但是因為研究對象集中在中產階級,加上研究對象比例多為白人,所以在這兩方面就沒有更多分析,此外為了城鄉對比,也分別從城市和郊區挑選研究對象。

但是,除了性別差異真的有被好好探討出來以外,我覺得其他都很少談到,包含城鄉差異在內都沒有。所以感覺Friedman就是將2000s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為孩童安排競爭性活動的社會再生產圖像描繪出來,但是除此之外的東西比較少。

-

不過,Friedman在結論一個關於教育哲學的反身討論倒是滿有意思的。以下段落摘錄自結論一處:

「通過進行這項研究,我很幸運能夠深入思考自己的育兒哲學,並在我兒子還小的時候把我所有孤獨的野馬都聚集到牧場上。但是,與其把整個童年看作一個規劃,我更願意把它看作一場自助餐。在自助餐會上,你可以品嘗許多菜餚,然後回去取更多你喜歡的菜。我計劃用享用自助餐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課余時間:孩子們應該品嘗許多不同的東西,這樣才能找出他們的最愛。」

為孩子的童年規劃是一場「自助餐」,老實說剛看到她這樣的解釋,我在腦中還暫停了一下。因為在台灣指責別人是自助餐 — — 最有名的當然是「女權自助餐」 — — 基本上都是貶義,意思大概接近「提升權利卻不負擔義務」、「想要保有自身目前的狀態與位置,卻又要更多(本來屬於自己的)權利」。

那Friedman所說的自助餐是什麼?我想她到研究結束、生下小孩之後,更認同的可能還是「通才」(Generalist)的培養方式,當然這裡的「通才培養」指更多非課外競爭性活動的事情,包含單純玩樂、欣賞大自然或其他東西,而不是全部仍然栽在競爭性活動裡面,只是栽近的範圍很廣而已。

「自助餐」這個比喻和視角,倒是讓我開始想過去吃buffet的經驗,確實會想要在一開始先縱覽全部品項,然後再決定自己要從什麼開始吃起。當然如Friedman自己所言,會發現某些食物每個人都一定會點,或者許多人都從某些食物開始吃起,又或是都避免吃某些食物(比如容易脹的氣泡飲料?)。所以了解影響人們行動的社會建制是重要的。

-

Friedman是在描寫當代美國高度組織化與商業化的過程中,中產階級父母如何為孩童安排課外競爭性活動,以累積童年競爭資本來迎向未來。她透過研究對此的回應與反省是:協作扶養孩童應該像自助餐一樣。換句話說,即使要留給孩子多一點空間,但是仍然要有父母的引導在前,而這個過程依賴彼此意見和觀點的溝通交流。

-

總而言之,作為理解當代美國中產階級如何再生產自身、理解「競爭」的內涵與重要性等等話題,這本書還是值得閱讀。但是作為「社會學研究」,總覺得只把目前的建制、性別差異等描繪出來,還是少了點什麼。但不失為不錯的作品。

--

--

章涵

立志向McKeown或Ferguson一樣,成為Iris Marion Young在台灣的繼承人。/Email:johhny290@gmail.com/知性的水豚:https://www.facebook.com/capylovesoc